假我:对生命早期极端痛苦的防御(上)

发表于: 人已阅 咨询热线:010-88680603


       最近看了一个视频,一位呼吸科教授给台下的观众演讲,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台下的观众讲感冒、流感、禽流感和SARS之间的区别,短短半个小时,我就明白了这些知识。我想,那位教授一定是将这些疾病理解透了,才能这样清晰易懂地讲给普通大众。


       因为疫情,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,这段时间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,工作量也随之骤减。恰好年前我从winnicott精神分析的基础组结业,今年开始就读提高组,写这篇文章,就当是自己的结业总结,想试试自己能否像那个医学教授一样,以简单的语言给大家讲明白一些东西。因此,也就成了你刚刚看到的文章题目。



 

什么是一个人的假我
我经常听到来访对我说这样的句子:
“我不敢提我的要求,只希望知道别人期待我是什么样子的,然后照做”
“我男朋友问我想吃什么,我只会说出他喜欢吃的东西”
“我必须让我的成绩非常好,一旦考不好我会崩溃”
“我怕我一哭就把妆哭花了,晚上还有聚会,我必须是阳光开朗的样子”...

许多句子的背后,都有一个相似的故事:
       他们只能以一个被环境期待的样子来应对世界,为此一直努力,付出了很多辛苦,有的人成功了,或是上了很好的大学,或有令人羡慕的职业或家庭,可他却觉得辛苦获得的一切对他都没有意义,他从中体验不到情感和快乐。


       当我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,感觉这个人需要有一个假我在外面应对一切,而他内心的感受与意愿被隔断了,难以呼吸,甚至有人感觉不到究竟什么才是对自己有意义的。


       如果给假我做一个不甚严格的定义,可以说假我是一个人忽视,甚至察觉不到自身内在的感受和自发性,仅为了满足环境及他人的期待,而表现出来的样子。


       我们日常生活中,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假我,不会什么时候都把真心话说出来,这是社交和礼仪的需要,也是健康的表现。但病理性的假我是,几乎所有的时候,他都要按照环境或他人的期待来做,对他来说事情只有“应做的”,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“想做的”。


假我,是在一个人形成独立的心理——形成“我”的阶段,出现了问题.




“我”的形成
       随着心理知识的普及,社会大众越来越认同早期原生家庭”对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影响,甚至有人觉得原生家庭被过度归因。

       其实,大众所理解的早期原生家庭概念,在心理咨询师看来还是太晚了,对个体心理发育最重要的影响,几乎都发生在婴儿阶段。

       刚一出生的婴儿,是没有内外的区分的,他并没有像分娩时获得独立的身体那般,获得一个完整的心理,这需要他经过顺利的养育才能完成。

       前六个月的婴儿,处于心理融合阶段:他觉得他和一切包括母亲都是一体的,他就是世界,世界就是他。他身体各种冲动,便意、饥饿,都可以被感知为是外来的,比如当婴儿被饥饿感“袭击”时,他的体验仿佛外面有个猛兽朝他冲过来。

       此时婴儿的心理,是无法承受这种剧烈的冲击的。只有当照顾者在场的时候,身体的各种感觉才能够被他体验、容纳。这个时期大约是出生到6个月,叫做绝对依赖期,这时婴儿不知道有一个外在的环境在照护着他,他只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。

       这时母亲的任务,就是让婴儿好好地活在他的幻想世界里,比如当婴儿饿了的时候,乳房就会塞进他的嘴里,哭了的时候,就会有人抱他,婴儿会觉得自己动了一个念头,他的需要就得到满足了,他会有魔法般的全能感,这种全能感对婴儿来说恰是的理所应当的。

       只有在这样的全能感幻象中,生命中的自发性与创造性才能发展,同时在安全的环境中,婴儿将各种感觉碎片渐渐整合起来,形成他的精神世界。等到绝对依赖期过后,母亲开始自然地有一些满足的不及时,婴儿从原先的主观的全能幻象中,开始发现了客观世界的存在,发现了原来一直有一个照顾者在照顾他,婴儿开始有了内外的分界,区别出了“”与“非我”,在第12个月左右,一个基本完整的心理就形成了,对于婴儿来说,此时,“我”存在了。

       如果“我”的形成过程比较顺利,那么这个“我”也会是比较结实的,他更能够承受压力,不容易因外在事件而陷入崩溃。

       同时,如果婴儿的创造性与自发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,他将来也可以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,他生命的真实性与独特性得以表达,获得丰富的生命与情感体验。他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,在不脱离现实的情况下,他会去追求让自己拥有生命体验的生活。

       写到这里,我想到几年前那封很火的辞职信--在工作了十余年后,她说:世界这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

极端痛苦下的假我防御
       如果在融合阶段的时候,养育环境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,婴儿会陷入到一种极端的恐惧中:他的存在受到威胁,自己正在瓦解崩溃,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这种生命最早期的极端痛苦。


       这种极端痛苦留下的痕迹,在成人之中也能看到:有人会特别害怕将来可能发生什么极其可怕的事情,哪怕在现实层面发生的可能性极小,其他人也会告诉他这种事不会发生,但恐惧依旧如影随形。在咨询中,有的来访者也会经常向我表达,担心将来会崩溃发疯。

       其实这些恐惧、疯狂,早在他们的生命的最早期发生过了,虽然那时认知的记忆还没有形成,可身体一直记得,并且在不断提防在未来它再次发生的可能。

       假我,就是在僵化的养育环境中,婴儿对极端痛苦的一种防御

       在很多家庭的婴儿养育中,母亲定时给孩子喂奶,其他的时候孩子哭泣也不予理会。有些老人会说:不能孩子一哭就抱,要不然以后他一哭你就撒不了手了。的确,婴儿的各种需要,对于照顾者来说是很消耗的,当婴儿适应了养育者的规律后,母亲可以获得难得的休息,但是这个过程发生的太早了。

       绝对依赖期的婴儿,需要环境去主动适应它,如果环境将自身的规律强加给婴儿,婴儿就无法活在全能感的幻象里,于是他的创造性与自发性被打断,将各种感觉碎片整合成完整心理的过程也无法完成,此时婴儿要经历无法想象的极端痛苦。

       这时婴儿启动了防御:尚未成型的人格分裂成两个部分,一部分用于应对外在的环境的入侵,保护自己不受到极端痛苦的威胁,而生命本身的自发性与创造性不再发展,由假我保护着,以防外界环境的入侵造成的极端痛苦。

       此刻婴儿开始适应、配合照护者的养育节奏,可这些都是他的假我在跟外界互动,并不是由他的创造性和自发性和外界链接,婴儿这样做,仅仅是为了活下去。

       这样的婴儿,长大成人可以很好地适应环境,容易顺从各种外在要求,由于缺乏创造性,他们经常会模仿他人,把一些有用的东西用在自己身上,这经常会产生“好”的结果:他有着正常的工作或家庭,甚至有着令人羡慕的学业或事业。

       但与此相伴的,是生命体验的贫瘠:他获得的这些对他而言只是一些“事实”,与他内在的情感体验隔得很远,虽然他努力获得了这些,可很少从中获得体验性的感受,一些人会说:这些对我而言都没有什么意义。

       假我让人的生命体验变得贫瘠,失去意义感,可却是婴儿在外界入侵造成的极端痛苦下,避免精神死亡的必要防御。因为“存在”的需要,永远要排在“快乐”的前面。

 

 

 
 

END


       与假我相伴的,另一种对于极端痛苦的防御:分裂的智力功能,以及两者怎样在咨询中疗愈,我将在下一篇给大家讲清楚。

 

 

 

作者:于鹏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北京华璨心理咨询师。
 
也许你经历了他人难以理解的痛苦,并且在其中挣扎。
也许你想要改变现状,又不知何去何从
我可以帮助你看清自己,了解自己为何一直处在痛苦之中,从内心的深处获得改变
生命皆有伤口,那是新芽萌发的地方
—— 咨询师简介 ——
所属分类:
心理咨询师文章
相关文章
推荐咨询师
| 更多
李红
李红
费用500元/节/50分钟
刘菁
刘菁
费用
李津廷
李津廷
费用600元/节/50分钟
于鹏
于鹏
费用500元/节/50分钟
曹楠
曹楠
费用800元/50分钟
张幸勤
张幸勤
费用800元/50分钟
万秀敏
万秀敏
费用1000元/节/50分钟
吴玉婷
吴玉婷
费用400元/节/50分钟
白俊爽
白俊爽
费用600元/节/50分钟
张娟
张娟
费用1000元/节/50分钟
12
心理专业积淀
20000+人次
心理咨询认同
服务全国及海外
专业心理咨询中心
10000+来访者/年
信任选择
50+名心理从业者
专业细致的心理帮助